我的博客

你没有好奇为什么电脑是C盘吗?A/B盘呢?

打开“此电脑”时,你有没有好奇过:为什么磁盘盘符从C盘开始?A盘和B盘是被“藏起来”了,还是压根没存在过?其实,这背后藏着一段计算机存储设备的“进化史”,A盘和B盘的消失,恰恰见证了技术从“软盘时代”到“硬盘时代”的跨越。

一、A盘和B盘:软盘时代的“元老”

在硬盘还没普及的年代,电脑的“移动存储”靠的是软盘——一种像塑料卡片的存储介质,有点像现在的U盘,但容量小得可怜(早期5.25英寸软盘只有1.2MB,后来3.5英寸软盘也才1.44MB)。

当时的电脑标配两个软盘驱动器:一个装5.25英寸软盘(体积大,像笔记本),一个装3.5英寸软盘(小巧,带保护壳)。为了区分,系统给它们分别分配了“A盘”和“B盘”的盘符。就像现在电脑有两个USB接口会分先后,那时的软盘驱动器也有“一号位”和“二号位”。

你可以解为:A盘和B盘是“软盘专属车位”,早期用户插软盘时,默认A盘存系统文件,B盘存个人数据,就像现在用U盘装系统和存文件的分工。

二、C盘的出现:硬盘“插队”,只能往后排

随着技术发展,硬盘来了——容量大(早期硬盘就有几十MB,远超软盘)、速度快、不用频繁插拔,很快成了电脑的“主仓库”。但问题来了:A盘和B盘的“车位”已经被软盘占了。

为了让新电脑能兼容老软件(很多早期程序默认从A盘读系统),微软在DOS系统里做了个决定:硬盘的第一个分区,从“C盘”开始命名。这就像老小区加建了新楼,为了不影响老住户,新楼编号从“3栋”开始,跳过已经存在的1栋、2栋。

后来Windows系统延续了这个规则,哪怕硬盘分了多个区(D盘、E盘),也只能顺着C盘往后排。光盘、U盘、移动硬盘出现后,同样“按规矩”接着用后面的盘符——从此,“C盘=系统盘”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。

三、A盘和B盘去哪了?被时代“收进抽屉”了

软盘的缺点太明显:容量小(存不了一张高清图)、怕磁、怕摔,读盘时还会发出“滋滋”的噪音。2000年后,U盘(容量以GB计)和移动硬盘迅速普及,软盘慢慢被淘汰,电脑也不再装软盘驱动器。

但A盘和B盘的“盘符编号”被保留了下来——就像老电话的“0”键,哪怕现在不用转盘拨号,这个位置依然空着。直到今天,如果你给电脑装一个外接软盘驱动器(现在基本只在工业设备上能见到),系统还是会自动给它分配A盘或B盘的盘符,算是对历史的“致敬”。

总结:盘符里的技术变迁

从A、B到C,不是字母顺序错了,而是一段“新老交替”的印记:A和B是软盘时代的“活化石”,见证了电脑从“插拔式存储”到“内置硬盘”的转变;C盘及以后的盘符,则记录着硬盘、U盘、云存储的迭代。

现在你打开“此电脑”看到的C盘、D盘,其实是一串“技术密码”——藏着当年工程师为了兼容旧设备的妥协,也藏着计算机从笨重到轻薄的进化史。下次清C盘时,或许能想起:它的“C位”,是一代代技术“让”出来的呀。

购买链接: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